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张玉宝(1977—),男,甘肃靖远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25)01-0001-10

参考文献 1
宋蕴璞.天津志略[M].北京:蕴兴商行,1931:78.
参考文献 2
苏正静.本院略史及复员经过[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1.
参考文献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89.
参考文献 4
刘春燕,赵斌,白少双.天津近现代史上的女体育活动家:张汇兰与学生杜隆元、罗爱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55.
参考文献 5
佚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创设之历史沿革[J].天津商报画刊,1933,8(33):2.
参考文献 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本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览[M].天津:义利印刷材料局,1934:11-157.
参考文献 7
佚名.本院概况[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4.
参考文献 8
曹桂芳,张玉钟.河北师范大学志:1906—1995[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93-194.
参考文献 9
张绍祖.近代天津教育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87.
参考文献 10
李建强.文化名流名脉:百年河北师范大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60-414.
参考文献 11
陆军恒,解观安.河北高等学校专业总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220-221.
参考文献 12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状况[N].青岛时报,1932-09-15(7).
参考文献 13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30.
参考文献 14
佚名.体育界人士名录(卅一):杜隆元:[照片][J].体育周报,1932(34):31.
参考文献 15
任颖.碎锦[J].体育周报,1932(3):18.
参考文献 1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5:1-30.
参考文献 17
佚名.张汇兰抵津[N].大公报(天津版),1948-07-08(5).
参考文献 18
贺旭初.第十七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1):2.
参考文献 19
贺旭初.第十二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0):1-2.
参考文献 20
邱士刚.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157-159.
参考文献 21
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筹备委员会.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M].上海:中华书局,1934:19-33.
参考文献 22
佚名.女师学院体育系将赴平观摩[N].庸报,1934-06-30(6).
参考文献 23
佚名.张汇兰杜隆元昨日联袂离津[N].庸报,1936-06-14(6).
参考文献 24
佚名.民国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重要职员玉照[J].全国运动会纪念特刊,1933(期缺失):5.
参考文献 25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292-1297.
参考文献 26
佚名.冀省立女师筹集复院基金[N].益世报(天津版),1946-09-20(5).
参考文献 2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1:55-69.
参考文献 28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八[N].庸报,1935-08-30(6).
参考文献 29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考新生简章[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23.
参考文献 30
中国青年互助会总会.最近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概况一览[M].南京:中央青年出版社,1948:122-123.
参考文献 31
李建勋.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调查报告(附表)[J].师大教育丛刊,1932,2(3):94-106.
参考文献 32
梁瓯第.战时的大学[M].汉口:战时文化出版社,1938:57-58.
参考文献 33
中华年鉴社.中华年鉴[M].南京:中华年鉴社,1948:1748-1752.
参考文献 34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二十五年六月应行毕业学生姓名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
参考文献 35
佚名.临时大学明日开学冀女师学院学生在西安临大借读[N].西京日报,1937-10-31(4).
参考文献 36
佚名.河北省政府训令11708号本届会考师范及格学生服务办法[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周刊,1936(220):2.
参考文献 3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职教员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6-7.
参考文献 38
中央社.河北女师范学院全部灰烬[N].新闻报,1937-08-30(4).
参考文献 39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二[N].庸报,1932-07-26(6).
目录contents

    摘要

    民国时期,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致力于女子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女子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多重互证法,从办学沿革、招生情况、课程设置等方面对该机构的发展进行考证。表明:该机构创设于1931年,历经音乐体育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等多次迭名,1949年与中央国体专校合并为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后停办。张汇兰、杜隆元、罗爱华曾任该机构负责人;其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具备音乐技能和体育素养的综合人才,到体育指导及社会体育干部,再到中小学体育指导人才的演变;修业年限主要为4年,间有3年或5年;采用统一校考与推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先后招收新生约110名;不同时期均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按系别、性质、内容分类,课程数量“先下降、后平稳”,课程比重呈现“重学科、轻术科”特征。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Physical Education of Hebei Women ’s Normal School devoted itself to the cultivation of women ’s sports talents and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ause of women ’s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multiple mutual proof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 i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history, enrollment and curriculum setting. It shows that the institution was founded in 1931, and it has been renamed many times after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1949, it was merged with the Central Stat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into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and closed down. Zhang Huilan, Du Longyuan and Luo Aihua were the heads of the agency. Its training objectives have evolved from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music skills and sports literacy to sports guidance and social sports cadres, and then to sports guidance tal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length of study is mainly 4 years, or 3 years to 5 years; the combination of unified school examination and exemption was adopted to recruit students, and about 110 new students were enrolled successively.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combination of credit system and academic year system is adopted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curriculum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epartment, nature and content. The number of courses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stabilizes. The proportion of course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subjects and neglecting technical subjects.”

  • 0 引言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以“女学不兴”为由命傅增湘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1],开启了近代中国官办机构培养女子师资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简称河北女师)历经多次更名后发展成为“全国女子教育唯一之完善学府”[2]。1931年,学校创设二级机构音乐体育系,旨在培养女子音乐体育师资。次年将体育系独立设置,开启了专门培养女子体育师资的新征程。该机构曾为华北地区女子体育师资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机构负责人张汇兰体育思想方面,而对机构发展历程、培养目标、招生及毕业、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鲜有研究。为追本溯源,全面呈现该校女子体育师资培养的真实样态,笔者广泛搜集整理了该校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考证,以求厘清史实,古为今用。

  • 1 办学沿革与迭名情况

  • 1.1 创设时间

  • 关于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的创办时间,学界存在1930年[3]、1931年[4]两种观点。经考证,音乐体育系创设于1931年秋。1933年《天津商报画刊》第8卷第33期的文章《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创设之历史沿革》记载:“二十年度复增设教育及音乐体育两系。”[5]另外,在1934年河北女师编写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览》(以下简称《一览》)中亦有史料记载:“二十年秋,以社会需要音乐体育人才甚亟,乃变更原定计划,将生物系移后,提前设立音乐体育系。”[6]上述两则资料同时指出,音乐体育系创设于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

  • 1.2 战时中断办学与复办始末

  • 受战争影响,该机构曾于1937年中断办学,后几经波折,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才恢复招生。1948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以下简称《特刊》)中《本院略史及复员经过》一文记载了此次中断办学的时间、原因及经过,“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天津沦陷,本院惨遭轰炸······呈准教育部以中英庚款协助,继续维持家政系与临大合作办理,其他各系学生分别转入临大各系。”[2]从中可得,该时期河北女师体育系已转入临大(西安临时大学)。另《特刊》中《本院概况》一文记载,“卅五年复员时,因限于经费,仅恢复教育、国文、家政、音乐、体育五系,各招一年级新生一班。”[7]由此可见,河北女师体育系在抗日战争爆发时惨遭破环,办学中断,并于1946年复办招生。

  • 1.3 合并停办经过

  • 有关该机构合并停办的经过,学界现存两种观点:①1948年天津解放后,河北女师体育系与中央国体专校于年底合并后停办[8]。②1949年夏天,中央国体专校并入河北女师后停办[9]。经考证,1949年夏天这一时间点较为准确。出自该机构毕业生手笔的《回忆河北女师学院体育系》记载:“1949年天津解放后,暑假国立体育专科与河北女师学院体育系合并,男女生兼招,至此河北女师学院体育系宣告结束,系名改为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10]由此可见,该机构于1949年与国体专校合并为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后停办。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合并停办后,继承其办学理念的是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1984年,由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与河北师范学院体育专科班合并而成的河北体育学院诞生于石家庄市北郊,成为河北省属唯一一所体育类高等学校[11]

  • 1.4 迭名情况

  • 经考证,该机构历经音乐体育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多次迭名后,一直沿用体育系这一名称至合并停办。以下三则史料基本涵盖了音乐体育系的迭名历程:①1932年9月15日《青岛时报》中《河北女师体育状况》记载:“学院本有之音乐体育系,经校务会议议决,认为连带关系过深,每有以兴趣所在不能兼顾之慨,故决自本学期将音乐及体育两系各自独立。”[12]此为第一次迭名。②1936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以下简称《概况》)记载:“至二十三年秋,奉部令改体育系为专修科。”[13]即1934年体育系改为体育专修科,为第二次迭名。③1936年11月30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周刊》中的学生缺席统计表显示,在1936—1937学年第一学期,该机构将名称由体育专修科更回了体育系[6],此为第三次迭名。此后未再更名。

  • 2 负责人情况

  • 2.1 历届负责人任职情况

  • 经考证,在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存续期间,张汇兰与学生杜隆元、罗爱华曾任该机构负责人。

  • 20 世纪30年代,该机构负责人主要由张汇兰、杜隆元交替担任。据1932年第3期和第34期《体育周报》记载,音乐体育系时期杜隆元曾任体育主任(体育课主任)一职[14],彼时的系主任为音乐教育家李恩科[15]。体育系独立后,张、杜二人开始轮流担任该机构负责人。1934年《一览》记载:“故二十一年秋,本系遂由副系改为正系······聘请张汇兰先生为主任,杜隆元先生为副主任······二十二年春,张主任辞职,由杜隆元先生继任。”这表明张汇兰在1932年体育系成为正式系别后首次担任该机构负责人,1933年辞职后由杜隆元接任。后《概况》教职员一览表记载[1316],在1935—1937学年,张汇兰再度担任了该机构负责人。1948年7月8日《大公报(天津版)》中《张汇兰抵津》一文记载:“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前体育系主任张汇兰女士,战前即离津南去。胜利后师院复校,体育系主任即由罗爱华女士代理。”[17]结合上文及时代背景来看,此处的“战前”应指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前。由此可知,张汇兰于“七七事变”爆发前辞去体育系主任一职,1946年复办后,罗爱华担任机构负责人。

  • 2.2 历届负责人履职情况

  • 在任机构负责人期间,张、杜、罗三人肩负了体育行政工作、组织与参与运动会、外出考察等多项职责。

  • 体育行政工作方面,张、杜任机构负责人期间,每学年都会主持数十次行政事务会议。因每次会议涉及事务较多,此处仅列举两则史料予以佐证:①1934年《第十七次体育会议记录》记载:“主席:杜隆元······体育系学生外出任课,应否通知学校案。议决:体育系学生出外任课,应先通知学校当局与本系主任。”[18]②同年,《第十二次体育会议记录》记载:“主席:张汇兰······如须添购其他关于体育参考书籍,请开单交张先生转请图书馆购办。”[19]研究虽未搜集到罗爱华任系主任期间处理具体事务的史料,但其学生的回忆录《回忆河北女师学院体育系》记载,罗爱华除进行普通体育课程的讲授外,还肩负着系行政工作[20]

  • 组织与参与运动会方面,据《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记录,在本次全国运动大会中,张汇兰担任了大会筹备委员一职,而杜隆元不仅担任了河北省排球项目的管理员,还作为运动员与学生王淑贞共同参赛[21]

  • 外出考察方面,研究搜集了机构负责人前往国内国外考察的史料各一则:①1934年6月6日《庸报》第6版《女师学院体育系将赴平观摩》记载:“河北女师学院体育系全体学生定于八日(本星期五日)午后由杜隆元女士领导,搭四时车赴平,对各校作排篮球比赛,并参观各处云。”[22]记录了杜隆元带领学生前往北平各校考察的情况。②1936年6月14日《庸报》第6版《张汇兰杜隆元昨日联袂离津》记载:“而张、杜二位先生却又出国赴德考察。”[23]据悉,在本次考察中,二人不仅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观摩了第11届德国奥运会,还作为第一次参加世界休闲会议的中国人对丹麦、瑞典、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七国体育进行了考察[10]

  • 张、杜、罗三人共同谱写了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的发展篇章。20世纪30年代,张、杜二人作为机构的奠基人被体育界高度认可,曾分别被推举为天津体育协会副会长,并被誉为“天津近代女体育活动家”“女体育专家”。进入40年代,罗爱华继往开来,不仅主持恢复了体育系的办学,而且在女师体育系合并后,继续担任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数十年之久[10]

  • 图1 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历任负责人影像(从左到右依次是张汇兰、杜隆元、罗爱华)[61024]

  • 3 办学性质、经费来源和培养目标演变

  • 3.1 办学性质与经费来源

  • 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作为省立师范学院的下设机构,属公办性质。因1948年《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专科以上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记载:“体育经费,应依设施之需要,参照最低限度标准,编制预算,列入整个学校经费预算中。”[25]故可通过考证整个河北女师的经费来源,来了解该机构的经费来源。

  • 经考证,河北女师的主要经费来源有三:①政府拨款。《一览》记载:“本院经临各费,向由河北省库拨给。”[6]②社会募捐。据史料记载,1946年河北女师复办后,由于教育部所发复办费不足,该校曾公开募集经费,目标三亿元[26]。③学生缴费。学生入学时缴纳的图书费、体育费、住宿费、膳食费、讲义费等费用[16]也是该校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

  • 3.2 培养目标的演变

  • 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的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具备音乐技能和体育素养的综合人才,到体育指导及社会体育干部,再到中小学体育指导人才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需求和教育方针的变化。

  • 1931年河北女师创设音乐体育系,旨在培养具备音乐技能和体育素养的综合人才[16]。然而,由于学生难以兼顾音乐与体育的学业与兴趣,体育系于1932年独立,并于1934年更名为体育专修科。此次由系改科后,因1932、1933两级体育系学生仍按4年学制计划修习体育系课程,而新招收的体育专修科学生则按3年学制计划修习体育专修科课程,故机构自此进入了同时存在体育系与体育专修科两种培养目标的时期。据1935年《概况》所述,体育系课程致力于培养体育指导及社会体育干部,而体育专修科课程则专注于培养中小学体育指导人才[16]。直至1948年,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加大,该机构的培养目标再次发生调整。《校庆特刊》记载,该时期体育系主要培养体育指导和社会体育干部[7]。该机构在培养目标上的调整显现出其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响应和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

  • 4 修业年限、招生及毕业情况

  • 4.1 修业年限演变

  • 受机构定位的影响,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学生的修业年限发生了多次变化,存在3年、4年、5年三种形式,以4年为主。①1931—1932学年:1931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以下简称《课程大纲》)记载,此期间音乐体育系学生的修业年限为4年[27]。②1932—1934学年:1935年8月30日《庸报》记载,该时期体育系学生的修业年限仍为4年[28]。③1934—1936学年:据1935年《概况》所述,该阶段体育专修科学生的修业年限改为3年[13]。④1936—1937学年:体育专修科原计划招收一届修业年限为3年的体育专修科学生[29],但由于机构变化实际招收了一批修业年限为4年的体育系学生[10]。⑤1947—1948学年:1948年《最近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概况一览》记载,该机构的修业年限演变为在校修业4年,担任实习1年,共5年[30]

  • 综上,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仅在体育专修科时期实行过3年的修业年限,其他时期均为4年或5年。对比当前的教育体系,该机构体育专修科的修业年限较短,且毕业时不授予学士学位,类似于“专科”;而体育系的修业年限较长,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类似于“本科”。可见,机构的定位对于该机构修业年限的时长有重要影响。

  • 4.2 招生数量

  • 在战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该机构先后招收9届新生约110名,总体招生规模较小。

  • 经考证,该机构各阶段招生情况如下:①音乐体育系时期:《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调查报告》显示,该机构于1931—1932学年仅招收新生15名,与史地、英文、国文等学系相比数量较少[31]。这反映出当时女子体育的普及程度以及被认可程度还较低。②1932—1937学年体育系(科)时期:随着抗战的爆发,许多学校遭受战火破坏[32],教育资源极其紧张。该机构在这期间的招生受到严重影响,5年间仅招收了约50名学生[61316]。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维持办学困难,招生规模难以扩大,已成为各校的普遍现象。③1946—1949学年复办时期,河北女师体育系的首届新生招收数量达20名[29],与战前相比有所回升。但与同时期上海体专、国体专校等机构相比,该机构的新生数量依然偏少[33]。这可能与战后重建的复杂性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关。1947—1949学年停办前夕,该机构招生数量直线下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记载,该机构于这两学年招收到的新生数量分别只有16人与8人[20]

  • 4.3 招生对象和招考方式

  • 招生对象方面,1936年发布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考新生简章》记载,该机构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通过会考的公私立高级中学毕业者,二是持有一年以上服务证明或暂缓服务证明的师范学校毕业者,三是持有教育行政机关准予升学证明的人员[29]。这显示了该机构对学生学历和资格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已有所提高。

  • 招考方式方面,据《概况》所述,该机构的招考方式分为统一校考和推免两种。统一校考报名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所需手续及费用,以获得考试资格。考生通过通试、分试、口试后,方可完成注册入学。至于推免,该史料中仅提到了存在免费及公费学额,但并未详述具体办法[13]。在通信和交通方式较为单一的民国时期,这种结合性的招考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生源质量。

  • 4.4 毕业生数量

  • 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仅有四届学生约26人在本校完成了学业。具体情况如下:①1931年入学的音乐体育系学生毕业8人。1934年《一览》记载,此届共有8名学生于1935年毕业,她们在入学的第一年修习了音乐体育系的课程[6]。②1932—1934年入学的学生共计毕业18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二十五年六月应行毕业学生姓名一览表》记载,1932年入学的体育系学生于1936年6月毕业,共7人。1933年入学的体育系学生,与1934年入学的体育专修科学生一同于1937年6月毕业,分别为7人和4人[34]。③1935—1937年、1946—1949年入学的体育系(科)学生未能在本校完成学业。1937年10月31日《西京日报》报道,该机构中止办学后学生前往西安临大借读,未能在本校完成学业[35];复办后招收的3届学生因该机构与中央国体专校合并停办,也未能在本校完成学业[20]

  • 4.5 毕业生去向

  • 河北女师体育系(科)的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河北省各级各类小学,其就业形式以统一分配及调配为主。

  • 1936年9月28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周刊》记载,该机构根据本年度河北省政府发布的11708号训令,制定实施了一项较为详尽的毕业生分配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毕业生的去向密切关联其会考①结果。具体来说,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有机会前往河北女师附属小学或本省各县小学任教,但具体分配地点则取决于毕业生的会考成绩。根据规定,通过会考的毕业生会被配备到各地聘用,而会考不合格者则不允许被聘用[36]

  • 在此训令之后,河北女师进一步介绍了对于会考及格者的具体服务办法:一部分毕业生可以留在河北女师附属小学任教,其他则被分配至本省各县小学。此外,会考第一、二科不及格的学生,虽未达到聘用资格,但考虑到一些地区师资紧缺的情况,这部分学生也会被派往本省各县师资缺乏的小学任教[36]。借助这一毕业生分配制度,河北女师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数量问题,而且确保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省小学的体育师资短缺问题,这在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 5 师资队伍情况

  • 5.1 师资数量

  • 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在其办学中断前后组建了两支由不同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引进为主,自我培养为辅,数量约30人。

  • 在20世纪30年代,该机构共有约16名任课教师。《一览》记载,1931—1932学年的任课教师包括张汇兰、杜隆元、余淑琴等8人[6]。到了1934—1936学年,该机构又增聘孙徵和、孙家琳等7位新教师,同时也有部分教师离职[1316]。1936—1937学年,《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职教员一览表》记录了刘爱莲、孙家玺2名新教师的加入[37]。进入40年代,受中断办学影响,该机构复办后的师资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复办初期,该机构师资紧缺的问题凸显,《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记载,1946—1947学年的体育系仅有苏竞存、罗爱华等4名任课教师。然而,随着复办工作的顺利推进,该机构于1948年接连聘任了魏金楷、喜勋等7名新教师,师资队伍开始壮大,总数达11人,其中罗爱华、安淑卿、毕诲芬三位教师曾是该机构1933学级的学生[20]

  • 总的来看,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不同时期的师资调整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对师资队伍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该机构人才培养的成效。

  • 5.2 师资结构特征

  • 从年龄结构看,师资以中年教师为主。据《概况》记载,该机构在职教师的年龄多在30岁以上(表1),且《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职教员一览表》显示,这批教师中不乏他校国术教员、中学教员、教务主任[37]。由此看来,该机构曾拥有一支从业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团队。

  • 从性别结构看,师资呈现明显的“女多男少”特征。表1显示,除赵文藻、赵银墀、孙家玺3位男性教师外,其他13位教师均为女性。这可能是因为该机构仅招收女性学生,女性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方便。

  • 从地缘结构看,师资呈现“南多北少”特征。表1显示,江苏、江西、安徽、广东等地的教师共9人,而北方省份如陕西、山东、河北的教师共7人。这或许与当时各地的经济水平、教育资源以及人口流动模式有关。

  • 从学缘及学历结构看,师资中国内院校毕业者居多,国外院校毕业者较少;专科和本科学历者较多,硕士学历者较少。

  • 总的来看,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的师资结构呈现出了性别倾斜、地域多元、年龄结构合理和学历背景丰富的特征。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其在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机构发展方面的努力。

  • 表1 该机构部分教师基本情况一览[6131637]

  • 注:根据1930年代该校院系概况、教职工一览表有关资料整理而成,年龄统计截至1936年。

  • 6 机构地址、场地设施情况

  • 6.1 机构地址

  • 该机构的办学地址始终未变。河北女师不同时期的刊物封面均明确标注院址为天津河北天纬路。此外,1937年8月3日《新闻报》记载,在中断办学前夕,该机构办学地址也为天津河北天纬路[38]。复办后,河北女师在其1948年的《校庆特刊》上亦确认院址依旧[2]

  • 6.2 场地设施情况

  • 图2 该机构学生利用各种场地设施进行运动的影像[616]

  • 整体来看,该机构场地设施较为完备,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1932年《庸报》记载,该机构拥有室外体育场两块、体育馆一座,体育馆内有面积五千方尺的健身房一处,健身房上端有乒乓球室、教职员办公室等办公场所和运动场地。室外体育场有院内院外两处,院内体育场位于河北女师院内西大院,面积共八千四百方尺,内设有篮球兼排球场两处,垒球场一处;院外体育场位于天纬路东口金钟河南岸,可用面积约十亩,设有网球场四处、篮球场三处、排球场两处、垒球场一处、田赛场一处、八十公尺直行跑道的径赛场一处[39]

  • 此外,该机构健身房内配备有各种健身器械(吊环、垫子、吊绳等)以及留声机、大镜子、钢琴等设施;配备有缓和运动用具(木棒、绳环等轻便器械)、检查体格用具(软尺、脊柱测量仪、各种检查表等)、理论课教学用具(体育杂志、骨骼和器官模型等)、各种球类以及田径用品(图2)[39]

  • 1948年 《校庆特刊》 记载,与 1935 年相比,该机构的运动场馆及设施用具并未发生太多更新,仅乒乓球室、体格检查室、更衣室、教职员办公室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战后复办时经费短缺所致。

  • 7 课程设置

  • 7.1 课程管理方式

  • 该机构不同时期均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管理,但不同时期在须修学分、毕业条件等方面有所不同。

  • 音乐体育系时期,对学分制与学年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1931年《课程大纲》记载:学生于1学期内每周上课1小时、自习2小时视为获取1学分;第1、2学年每学期20~24学分、第3学年每学期18~22学分、第4学年每学期14~18学分,学生修满各学年规定最低学分方可毕业[27]

  • 体育系独立后,继续施行学分制与学年制,但须修学分数与毕业学分条件有所修改。体育系规定学生于4个学年分别须修满12、24、15、22学分,完成以上必修73学分方可毕业。此外,学生须从教育、英文、音乐三系中选择一系为副系[6]

  • 体育系更名为体育专修科后,由于该阶段体育专修科、体育系两种培养方式并存,且两者在培养目标、修业年限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该机构根据这两种培养方式的特点对其课程管理方式作了进一步调整。以相同体育课程(篮球、足球、垒球等)为例,尽管体育专修科、体育系均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课程管理方式,但由于体育专修科修业年限较短,故该机构对其体育课程须修学分(体育专修科26学分,体育系20学分)和全年周授课时长(体育专修科10小时,体育系6小时)的安排均超过了体育系[16],以确保体育专修科学生在较短的修业年限内仍具有较为充足的修习时间。

  • 可见,该机构课程管理方式会根据不同时代、需求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音乐体育系时期,学生课业繁重,故规定学生修满各学年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而到了体育系时期,在机构独立导致课程量减少的情况下,则要求学生从规定学系中选择一系为副系,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体育专修科学生,则以提高课程须修学分数及增加周授课时长的方式来弥补其修习时间的不足。

  • 7.2 课程分类

  • 该机构不同时期分别以系别、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为依据进行课程分类。

  • 音乐体育系创设伊始,先以系别为依据将所有课程划分为公共、本系、他系三类,又以课程性质为依据进行了必修、选修的二级划分,即分为公共必修、公共选修、本系必修、本系选修和他系选修五类[27]

  • 体育系独立后,课程设置的分类方式有所调整,整体呈现三级划分的特征。系别为一级划分依据、课程性质为二级划分依据、课程内容为三级划分依据,具体如下:一级划分为公共、本系、副系课程三类,二级划分为公共必修、本系必修、本系选修、副系必修课程四类,三级划分为体育学理、体育实习、基本学科、选科课程四类,但三级划分仅针对本系必修、选修课程[6]

  • 体育系更名为体育专修科后,该机构仍然依据系别、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对课程设置实行了三级划分,但具体划分方式发生了些许变动,具体如下:一级划分为公共、本科两类,二级划分为公共必修、本科必修、本科选修三类,三级将本科必修、选修课程划分为体育学理、体育、基本学科、选科课程四类[16]

  • 总的来看,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课程分类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细化的过程。音乐体育系时期,该机构对于课程分类的探索刚刚起步,仅以系别和课程性质为依据对课程设置进行二级划分,并未进一步考察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在体育系独立办学之后,该机构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加深,不仅在先前二级划分的基础上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对本系必修、选修课程进行了三级划分,而且对各课程均作出了简要介绍,如“体育原理······体育史,各国体育之制度及概况,并体育之基本真理,为解决体育问题之根据及毕业服务之南针”[16]

  • 7.3 课程门数

  • 受不同时期培养目标的影响,该机构课程门数呈“先降后稳”的演变特征。纵观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不同时期的课程内容(表2),尽管诸多课程都随着培养目标的演变而不再开设(意文、器械操、射技、游泳、锥球、草球、视唱、独唱、合唱、钢琴等),但也有部分课程自始至终坚持开设,如公共课程中的国文、英文、普通体育、普通心理、教育概论等,本系课程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卫生学、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实习、体操、国术等,显示这些课程的核心地位。

  • 表2 该机构各时期课程开设情况一览[61627]

  • 注:据20世纪30年代该校院系概况、招生简章中有关内容整理而成。

  • 7.4 课程比重特征

  • 研究以学科、术科的二分法为依据,将体育系(科)学生所修课程进行重新归类,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课程比重进行分析。

  • 音乐体育系时期,虽然未有明确的课程周授课时长规定,但通过对课程管理模式的考证可知,学生每学期需参加1小时的课程学习和2小时的自习,以获得1学分。据此,可以推定该时期课程学分与周授课时长相对应,即1学分等同于1小时的周授课时长。基于这一前提,参考1931年《课程大纲》的记载,可以得知,音乐体育系共设置有9门术科课程,其中舞蹈共开设2学年,周授课时长共计2小时;体操开设1学年,周授课时长1小时;游戏共开设3学年,周授课时长共计15小时;器械操共开设2学年,周授课时长共计2小时;国术、射击、游泳、锥球、草球为选修课程,共计周授课时长10小时,总周授课时长共计30小时;此外,设置有21门学科课程,其中竞赛运动、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学实习、党义4门课程周授课时长均为1小时,共计4小时;体育史、普通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概论、教育史、普通教学法6门课程周授课时长均为1.5小时,共计9小时;生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童子军、普通体育、体育技术、体育概论、体育专论8门课程周授课时长均为2小时,共计16小时,外加国文周授课时长3小时,游戏原理周授课时长4小时,基本英文周授课时长8小时,总周授课时长共计44小时[27]。故在该时期,术科和学科课程的周授课时长占比分别约为40.6%和59.5%,其中学科课程的比重更为显著。

  • 体育系独立时期,该机构开设7门术科课程,包括国术、田径赛、舞蹈、篮球、排球、网球和垒球。1934年《一览》数据显示,这些术科课程在1~4年级的全年周授课时长分别为6、6、8、8小时,总计28小时。该机构开设27门学科课程,周授课时长总计为88.5小时。鉴于学科课程数目繁多,仅列举几门典型课程,如生理学(每周3小时)、体育实习(每周8小时)、体育原理(每周1小时)以及体育教学实习(每周2小时)。对比之下,体育系独立时期术科课程占比降至约24%,而学科课程占比显著增至约76%,学科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6]

  • 体育专修科时期,术科课程的内容和数量与体育系独立时期基本一致。1935年《概况》记载,1~3年级体育专修科学生的全年周授课时长分别为10、10、12小时,总共32小时。同时,开设24门学科课程,总授课时长为42.5小时[16]。在该时期,术科与学科课程占比约为43∶57,相较于体育系独立时期,两者差距显著缩小。

  • 可见,该机构整体课程呈“重学科、轻术科”的特征。音乐体育系时期,学科占比59.5%,体育系独立时期上升到了76%,体育专修科时期又回落至57%。这一系列变化可能与前后三个时期培养目标的演变有关。音乐体育系时期,该机构所开设的学科课程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深度,都因培养目标不够聚焦而较体育系独立时期有所欠缺。体育系独立时期,该机构课程数量在音乐体育系时期的基础上另加设了游戏及游戏场、舞蹈原理及音乐欣赏、运动指导及裁判、体育组织与管理等学科课程;内容深度上则在术科课程舞蹈外还开设了相关学科课程舞蹈原理及音乐欣赏,而原属术科的游戏也转变为了学科课程游戏及游戏场。到了体育专修科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指导人才的新培养目标下,机构可能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任教能力与运动项目精通程度的提升,故学科学时有所缩减的同时术科学时也提升至了历年来最高的32小时。

  • 8 结论

  • 创设于1931年的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经历多次迭名和一次中断办学后,最终于1949年与中央国体专校合并改名为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后停办。张汇兰、杜隆元、罗爱华先后担任负责人,为机构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机构属于公办性质,其办学经费主要源自政府拨款、社会募捐及学生学费。在其发展历程中,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具备音乐技能和体育素养的综合人才,到体育指导及社会体育干部,再到中小学体育指导人才的演变。修业年限主要为4年,部分情况下为3年或5年。

  • 该机构采用统一校考与推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共招9届学生约110名,并于本系毕业了4届毕业生约26人,她们毕业后有机会前往河北女师附属小学、本省各县小学任教。河北女师音乐体育系先后聘用任课教师约30名,师资结构呈现出女性为主、地域多元、年龄结构合理和学历背景丰富的特征。该机构办学地址未发生过变动,其场地设施完全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 该机构不同时期均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管理,以系别、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为依据进行课程分类,课程数量“先降后稳”,课程比重呈“重学科、轻术科”的特征。

  • 注释:

  • ①不同于今日的高中会考,原文中的“会考”指的是1936届省立师范本科及体育科学生毕业时所需参加的合格性考试,其结果与考生的毕业去向有直接联系。

  • 参考文献

    • [1] 宋蕴璞.天津志略[M].北京:蕴兴商行,1931:78.

    • [2] 苏正静.本院略史及复员经过[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1.

    •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89.

    • [4] 刘春燕,赵斌,白少双.天津近现代史上的女体育活动家:张汇兰与学生杜隆元、罗爱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55.

    • [5] 佚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创设之历史沿革[J].天津商报画刊,1933,8(33):2.

    • [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本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览[M].天津:义利印刷材料局,1934:11-157.

    • [7] 佚名.本院概况[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4.

    • [8] 曹桂芳,张玉钟.河北师范大学志:1906—1995[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93-194.

    • [9] 张绍祖.近代天津教育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87.

    • [10] 李建强.文化名流名脉:百年河北师范大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60-414.

    • [11] 陆军恒,解观安.河北高等学校专业总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220-221.

    • [12]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状况[N].青岛时报,1932-09-15(7).

    • [13]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30.

    • [14] 佚名.体育界人士名录(卅一):杜隆元:[照片][J].体育周报,1932(34):31.

    • [15] 任颖.碎锦[J].体育周报,1932(3):18.

    • [1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5:1-30.

    • [17] 佚名.张汇兰抵津[N].大公报(天津版),1948-07-08(5).

    • [18] 贺旭初.第十七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1):2.

    • [19] 贺旭初.第十二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0):1-2.

    • [20] 邱士刚.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157-159.

    • [21] 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筹备委员会.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M].上海:中华书局,1934:19-33.

    • [22] 佚名.女师学院体育系将赴平观摩[N].庸报,1934-06-30(6).

    • [23] 佚名.张汇兰杜隆元昨日联袂离津[N].庸报,1936-06-14(6).

    • [24] 佚名.民国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重要职员玉照[J].全国运动会纪念特刊,1933(期缺失):5.

    • [25]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292-1297.

    • [26] 佚名.冀省立女师筹集复院基金[N].益世报(天津版),1946-09-20(5).

    • [2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1:55-69.

    • [28]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八[N].庸报,1935-08-30(6).

    • [29]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考新生简章[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23.

    • [30] 中国青年互助会总会.最近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概况一览[M].南京:中央青年出版社,1948:122-123.

    • [31] 李建勋.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调查报告(附表)[J].师大教育丛刊,1932,2(3):94-106.

    • [32] 梁瓯第.战时的大学[M].汉口:战时文化出版社,1938:57-58.

    • [33] 中华年鉴社.中华年鉴[M].南京:中华年鉴社,1948:1748-1752.

    • [34]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二十五年六月应行毕业学生姓名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

    • [35] 佚名.临时大学明日开学冀女师学院学生在西安临大借读[N].西京日报,1937-10-31(4).

    • [36] 佚名.河北省政府训令11708号本届会考师范及格学生服务办法[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周刊,1936(220):2.

    • [3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职教员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6-7.

    • [38] 中央社.河北女师范学院全部灰烬[N].新闻报,1937-08-30(4).

    • [39]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二[N].庸报,1932-07-26(6).

  • 参考文献

    • [1] 宋蕴璞.天津志略[M].北京:蕴兴商行,1931:78.

    • [2] 苏正静.本院略史及复员经过[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1.

    •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89.

    • [4] 刘春燕,赵斌,白少双.天津近现代史上的女体育活动家:张汇兰与学生杜隆元、罗爱华[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55.

    • [5] 佚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创设之历史沿革[J].天津商报画刊,1933,8(33):2.

    • [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本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览[M].天津:义利印刷材料局,1934:11-157.

    • [7] 佚名.本院概况[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1948(1):4.

    • [8] 曹桂芳,张玉钟.河北师范大学志:1906—1995[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93-194.

    • [9] 张绍祖.近代天津教育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87.

    • [10] 李建强.文化名流名脉:百年河北师范大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60-414.

    • [11] 陆军恒,解观安.河北高等学校专业总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220-221.

    • [12]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状况[N].青岛时报,1932-09-15(7).

    • [13]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30.

    • [14] 佚名.体育界人士名录(卅一):杜隆元:[照片][J].体育周报,1932(34):31.

    • [15] 任颖.碎锦[J].体育周报,1932(3):18.

    • [16]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5:1-30.

    • [17] 佚名.张汇兰抵津[N].大公报(天津版),1948-07-08(5).

    • [18] 贺旭初.第十七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1):2.

    • [19] 贺旭初.第十二次体育会议记录[J].女师学院周刊,1934(170):1-2.

    • [20] 邱士刚.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157-159.

    • [21] 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筹备委员会.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总报告[M].上海:中华书局,1934:19-33.

    • [22] 佚名.女师学院体育系将赴平观摩[N].庸报,1934-06-30(6).

    • [23] 佚名.张汇兰杜隆元昨日联袂离津[N].庸报,1936-06-14(6).

    • [24] 佚名.民国二十二年全国运动大会重要职员玉照[J].全国运动会纪念特刊,1933(期缺失):5.

    • [25] 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1292-1297.

    • [26] 佚名.冀省立女师筹集复院基金[N].益世报(天津版),1946-09-20(5).

    • [2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1:55-69.

    • [28]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八[N].庸报,1935-08-30(6).

    • [29]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考新生简章[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1-23.

    • [30] 中国青年互助会总会.最近全国公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概况一览[M].南京:中央青年出版社,1948:122-123.

    • [31] 李建勋.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调查报告(附表)[J].师大教育丛刊,1932,2(3):94-106.

    • [32] 梁瓯第.战时的大学[M].汉口:战时文化出版社,1938:57-58.

    • [33] 中华年鉴社.中华年鉴[M].南京:中华年鉴社,1948:1748-1752.

    • [34]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二十五年六月应行毕业学生姓名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

    • [35] 佚名.临时大学明日开学冀女师学院学生在西安临大借读[N].西京日报,1937-10-31(4).

    • [36] 佚名.河北省政府训令11708号本届会考师范及格学生服务办法[J].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周刊,1936(220):2.

    • [3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职教员一览表[M].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6:6-7.

    • [38] 中央社.河北女师范学院全部灰烬[N].新闻报,1937-08-30(4).

    • [39] 佚名.河北女师体育系概况二[N].庸报,1932-07-26(6).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