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赵富学(1982—),男,甘肃庆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24)03-0048-09

参考文献 1
赵富学,彭小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1.
参考文献 2
宋志强,张晓红.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33.
参考文献 3
宋志强.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227.
参考文献 4
王宇.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心理准备和运动焦虑的中介作用[J].体育学刊,2023,30(1):74.
参考文献 5
马文涛.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现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3,37(3):60.
参考文献 6
汤琪,陈少卉,王瞻.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5):23.
参考文献 7
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发布[EB/OL].(2021-12-13)[2024-01-23].https://news.cctv.com/2021/12/13/ARTIvcql07C TvPiO43PnSSdt211213.shtml.
参考文献 8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2(4):4.
参考文献 9
巩克菊,王亚稚.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4):37.
参考文献 10
赵富学,黄莉,吕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22.
参考文献 11
刘叶郁,杨国庆.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政策引领、内容检视与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4):494.
参考文献 12
张同乐.北京冬奥精神解读:共创未来[EB/OL].(2020-04-20)[2024-01-23].https://news.hebtu.edu.cn/a/2022/04/20/94974D41ECF34CE59F6D4 2201C91A34A.html.
参考文献 13
丰涛,赵富学.北京冬奥精神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机理[J].体育文化导刊,2023(8):87.
参考文献 14
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
参考文献 15
朱文芳.踔厉奋发向未来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2(5):28.
参考文献 16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重要讲话[EB/OL].(2019-10-01)[2024-01-23].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9/10-01/8969733.shtml.
参考文献 17
孙葆丽,沈鹤军,孙海潮,等.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与传承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9):15.
参考文献 18
肖峻峰,徐艳丽.北京冬奥宣讲团:讲好冬奥故事弘扬奥运精神[J].党建,2022(2):53.
参考文献 19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EB/OL].(2018-05-03)[2024-01-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03/c40531-299624 68.html.
目录contents

    摘要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多重内涵意蕴与多元物化载体,使其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元素来源、内在特质与独特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冬奥志愿服务、“双员”赛场圆梦、场馆建设活动、一线抗疫行动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指向、动力、能力、质量、愿景五个方面提供支持,体现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特质。彰显国家发展底气、民族坚强意志、优良道德风尚、国民勇毅品格与时代奋斗底色,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厚度、温度、深度与宽度,是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优势所在。

    Abstract

    The spirit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as multiple connotations and diversified materialized carriers, so that it can give better play to its resource advantages in integrat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PE course.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ment sources,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E cours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volunteer service of the Winter Olympic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 of athletes and coaches, the venu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first-line anti-epidemic actions have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ch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PE courses. The spirit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which is broad-minded, self-confident and open, facing difficulties, pursuing excellence and creating a future together, provides support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direction, motivation, ability, quality and vi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PE course, which reflect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college PE course. It highlights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he strong will of the nation, the excellent morality, the courageous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uggle of the times, and increases the height, thickness, temperature, depth and wid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the PE course, which is the advantage of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the PE course.

  • 北京冬奥实践孕育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记录着广大参与者在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不论是为《义勇军进行曲》唱响赛场而顽强拼搏的冰雪健儿,还是为广大参与者的健康安全而奋战一线的医疗队伍,亦或是为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提供暖心服务的志愿团体,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并传递着“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 作为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北京冬奥精神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条件保障[1]。现有关于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意蕴、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等方面,缺乏对其助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系统探讨。加强北京冬奥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入度,既能解决体育课程思政与教学实践中思政资源融入不足与供给短缺的现实难题,为构建素材多样、种类齐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体系提供支持;也能通过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继承与传递北京冬奥精神,促使冬奥精神入脑入心,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因此,在深入挖掘北京冬奥精神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其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来源的基础上,剖析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特质与优势,对于进一步推广北京冬奥精神的价值意蕴,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体系,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元素来源

  • 北京冬奥精神具有的多维属性和丰富内涵,使其具象化为不同的表达主题与呈现载体。从冬奥志愿服务、“双员”赛场圆梦、场馆建设活动、一线抗疫行动等人物与事件中发掘、提炼、梳理、凝练不同思政元素(图1),有助于丰富体育课程思政资源。

  • 图1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元素来源

  • 1.1 发掘冬奥志愿服务中“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思政元素

  •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2]。作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冬奥志愿服务是冬奥赛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学生志愿者是北京冬奥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为北京、河北两地三个赛区及其他重点服务设施场所提供专业志愿服务,保障冬奥赛事的顺利推进与成功举办,向世界各国展示了青年大学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一方面,高校学生志愿者将“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融化在个人梦、青春梦与民族复兴梦的交织进程中,在北京冬奥实践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梦推进做出新贡献;另一方面,冬奥志愿服务成为高校志愿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鲜活实践形式,成为新时代青年“志存高远”的生动写照。正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志愿者发出的感叹:“不亲身参与一次奥运会,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爱国。这就是我站在这里的意义,我与祖国共荣辱,我与祖国共进退。”[3]

  • “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印刻在每个青年志愿者的基因里,在志愿者的实际行动中得以厚植与彰显,也成为指引大学生志愿者以主人翁姿态承担时代使命与重任的根本遵循。高校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目标,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才更有希望。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体育专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因此,将冬奥志愿服务蕴含的“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思政元素,通过体育教学设计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广大学生在不同冬奥志愿服务事迹中接受“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思政元素的洗礼,应该成为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的育人目标。

  • 1.2 提炼“双员”赛场圆梦中“自信从容”“敢于竞争”的思政元素

  • 运动员与教练员(简称“双员”)是冬奥赛场的两大核心主体。在竞技体育实践中,教练员是运动员的直接领导者,教练员的领导行为是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与竞技水平的关键要素[4]。实现北京冬奥赛场五星红旗升起的目标,不仅需要冬奥健儿在奥运赛场上面对强敌,敢于竞争、勇于拼搏,而且需要教练员以自信从容的领导行为给予运动员稳定的参赛心理,保障运动员在赛场上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志者事竟成,在教练员科学训练与自信指导下,奥运健儿在赛场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中国荣耀的冬奥奇迹,为我国创造了9金、4银、2铜的历史最佳战绩,中国再次借助奥运赛事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包容、进取的大国形象。

  •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前进,但冰雪教练员与运动员勇往直前、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却一如既往、始终未变。“自信从容”既是对教练员赛场执教的认可,也是对赛前运动员刻苦训练、坚持不懈的肯定。“自信从容”让运动员更快适应比赛节奏,能够在赛中以更加拼搏的姿态、更加顽强的意志迎接挑战,如新生代运动员代表谷爱凌与苏翊鸣,拥抱赛场、直面对手、自信从容;徐梦桃用四届奥运会的坚守和热爱完成金牌梦想[5]。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丰富的思政素材与蕴含其中的“自信从容”“敢于竞争”的思政元素,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宝贵资源,其融入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实践环节,润物无声地内化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成为提升大学生意志品质与思想境界的精神养料,也鼓励大学生在人生的奋斗征程上,敢于面对挫折,与挫折抗争;勇于拥抱对手,与自卑搏击、与自信握手,坚定不移地实现人生理想。

  • 1.3 梳理场馆建设活动中“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思政元素

  • 北京冬奥场馆超前完工并顺利服务冬奥赛事,在奥林匹克运动建筑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体育力量。冬奥项目场馆建设受天气因素影响大,场馆建设团队群策群力,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克服大风、低温、技术创新等难题,创造性地完成了场馆建设工作,实现了“在场馆工程上‘夺金’”的奥运目标。例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中铁建工项目团队冒严寒顶大风修建的世界首个一次性通过国际专项赛事组织认证的滑雪设施;有“冰丝带”美称的国家速滑馆,因为在制冷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成为“金牌”场馆,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冰联盟的高度评价[6];此外,“雪飞燕”“雪游龙”等场馆也在建设过程中实施差异化绿色生态环保方案,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

  • 在北京冬奥场馆的建设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体育建设者坚守岗位、细致严谨的敬业精神,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而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冬奥人物事迹,理应成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补给包”,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与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内容。“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冬奥思政元素,启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既要敢于面对与解决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也要通过不断学习,学会多渠道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多方式整理体育课程思政素材,精准化运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为建设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要培养学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突破创新的体育精神和处世行为,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 1.4 凝练一线抗疫行动中“团结协作”“和合共赢”的思政元素

  •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疫情笼罩之下首届如期、安全、高效举办的全球性体育赛事,为世界各国奉上了精彩绝伦、别具一格的体育盛宴,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应对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慧与能力,这离不开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坚守。医护人员依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在疫苗接种、海关入境要求、出发前检测、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密接管理以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转换期等方面[7],严格要求,各司其职,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了来华涉奥人员和国内服务与参赛人员的健康安全。“团结协作”与“和合共赢”是对广大医护人员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高度凝练,他们以自身言行合力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与健康保护的坚实屏障,是运动员放心安心参赛、志愿者热心暖心服务、场馆建设者耐心细心维护运营的重要保障,他们以实际行动印证了聚力同行方能和合共赢。

  • 一线抗疫行动作为思政资源体系的重要素材,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具有催化作用。蕴含其中的“团结协作”“和合共赢”的思政元素,是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育人内容,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体育教师在用好一线抗疫行动充实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同时,也要善于从本职工作的角度,对抗疫行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有效延伸,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职业情怀,帮助体育专业尤其是运动医学、运动康复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其勇担职业责任与时代重任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在通往人生道路上心有所悟、熠熠生辉。

  • 2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特质

  • 北京冬奥精神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精神文明成果。其精神内容显示出与时俱进的潜力和特质,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指向、建设动力、建设能力、建设质量与建设愿景提供支持(图2),展现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深刻内涵。

  • 图2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在特质

  • 2.1 胸怀大局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指向的支持

  • 胸怀大局,就是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8]。作为北京冬奥精神的首要内容,胸怀大局是对北京冬奥会广大参与者的大局意识与大局观念的实践表达。置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进程中,一是需要把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方向性。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旨归。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凸显“国家”“民族”等大局观念,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上要善用“大思政”“三全育人”等建设理念。二是确保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性。胸怀大局精神凸显强烈的民族担当和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也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所需的优质资源;将蕴含胸怀大局精神的教育素材融入体育教学设计中,能够增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育人成效。三是落实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针对性。体育教师应有大局观念与大局意识,既能从国家顶层设计中领悟与贯彻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和工作重点,也能从学校基层实践中保障与反思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与育人成效,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启智润心的针对性。胸怀大局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指向的支持,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国家。

  • 2.2 自信开放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动力的支持

  • “开放”着力平衡我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既是一种新发展理念,也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9]。自信开放的北京冬奥精神强调开放的程度更深、底气更强、动力更足,凸显“四个自信”的卓越成就,成为新时代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条件。自信开放精神要求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兼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融入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一是对内深化认识体育学科的课程优势与思政教育特质,善于从不同冰雪运动项目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从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中整理优质的冰雪思政案例,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生动力。二是对外广泛拓展与体育课程密切相关、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的外生思政资源,从课程涉及的专业、行业、历史等角度,增加体育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外拓动力。此外,既要借鉴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通过人才交流与文化交往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更要善于从中国传统冰雪项目文化中汲取饱含育人价值的历史典故或人物传记,作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内容要素,充实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活动所需的资源总量。自信开放精神从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内外动力方面提供支持,有助于打破学校间、区域间的资源隔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格局,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 2.3 迎难而上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能力的支持

  • 迎难而上,就是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8]。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来源,关系着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及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进程。面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思政资源挖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共创能力不足等实际难题[10],需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以敢想敢干的务实精神和直面困难的斗争精神,增强破解建设难题的信心和决心,提升自身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迎难而上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能力的支持,一是体现在体育教师要具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践能力,以迎难而上精神自我鼓励,主动探索与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以苦干实干、坚韧不拔的昂扬斗志应对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开发与应用难题;以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意志力潜心钻研拓展体育课程思政隐性资源;以愈挫愈勇、敢于突破的战斗力突破思政资源共享障碍。二是启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要怀揣“越是风急雨骤,越需坚定信念;越是坎坷多艰,越要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风,要出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南》《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等文件保障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把迎难而上精神转化为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统筹谋划与协同推进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方式创新和配置形式改革等实践工作,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 2.4 追求卓越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质量的支持

  • 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精心磨合演练,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8]。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质量,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发展能力,需要各个层面协同发力,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为引领,推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为指引,做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北京冬奥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建设规划,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特点,出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案》,保障中层与基层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二是注重中层突破[11]。依据现有顶层规划,发挥管理责任,注重在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评价标准、保障激励机制、方法体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避免产生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无序、分析无力、应用无效等问题,保障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质量。三是强化基层创新。一线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者,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挖掘思政资源,采取何种技术与方法整合思政资源,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资源等,皆需要体育教师全面把控与具体落实,因此,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勤学苦练的工作态度,强化体育教师资源创设能力,实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应用。秉持追求卓越精神,加强顶层、中层、基层协同联合,继续以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工作做到极致,实现质的提升。

  • 2.5 共创未来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愿景的支持

  • 共创未来,核心是“共”,要义是“创”,“未来”是指美好前景,其凝练的精神内涵是“紧密携手、协同联动”,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12]。如何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成效,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中必然会面对且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发挥共创未来精神对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愿景发挥支持作用。一是培养与锻炼体育教师未雨绸缪的思政资源建设能力。加强体育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训,通过体育教学教研进一步关注与探索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未来趋势,既重视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素材类型、建设案例,又把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表现形式、物化载体,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体系。二是推进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创设共同体。通过与不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的教育者进行交流与合作,改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创设的“单兵作战”局面,发挥集体智慧串联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需求与共创未来精神中蕴含的思政特质,创造性产出优质资源成果。三是助力搭建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网络平台。运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设线上课程思政资源交流平台[13],设置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国家思政教育政策追踪链等版块,促进体育课程思政资源信息交流互鉴,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利用率与影响力。四是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区域性协作与共享机制[14]。通过统筹区域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方式,整合不同类型和形式的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区域性共享通路,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协作共享效率,进而达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美美与共”的建设愿景。

  • 3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独特优势

  • 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国家发展底气、民族坚强意志、优良道德风尚、国民勇毅品格与时代奋斗底色,具有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厚度、温度、深度与宽度的独特优势(图3),促使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底蕴更加深厚。

  • 图3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独特优势

  • 3.1 彰显国家发展底气,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

  • 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的时钟倒计时、雪花五环设计,到“雪如意”“雪飞燕”“雪游龙”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场馆建设,再到赛事各岗位志愿者的暖心服务等,在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国智慧的同时,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实力,让世界看到了更加多元、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中国。诞生于此的北京冬奥精神承载了国富民强、体育梦与强国梦交织的价值意蕴。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北京冬奥精神的内容来源[15],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引领广大学生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思政资源。在体育课程思政推进的关键期,要进一步加强北京冬奥精神的融入工作,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高度。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办学方向。各级学校要积极响应“冰雪进校园”“发展冰雪运动,促进学生健康”等国家号召;体育教师要善用各类冬奥教学资源,在体育学科建设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发挥以体育人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家国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有国家站位,将民族复兴大任与个人自身发展紧密联系,通过运用北京冬奥中的榜样人物、拼搏事迹等思政素材,增强体育教学的育人效力,培养大学生直面现实挑战的勇气与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体育各领域大放光彩,以自身发展成就持续增加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底气。

  • 3.2 展现民族坚强意志,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厚度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16]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全球疫情严峻考验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与智慧,如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政策,参赛运动员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对策、赛时闭环管理政策等。不论是赛前冬奥场馆的建设工作,还是赛中志愿队伍的服务工作,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有必要将展现民族坚强意志的资源素材融入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厚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冬奥素材并对其进行整理与解析,提炼蕴含其中的“民族品格”“坚强意志”等思政元素或素材。如从中国冬奥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讲述中华民族办好北京冬奥会所展现的坚强意志,并经过教学处理转化为体育课堂实践中的教学资源,在服务学生学习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做好传统武术项目思政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具有民族特色和冬奥元素的冰雪项目的建设,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冰蹴球、冰嬉、雪垒等课程;其他学校也可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学习唤起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建意识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努力。

  • 3.3 凸显国民勇毅品格,挖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深度

  • 北京冬奥精神因其多样性的实践形式而内涵充实、底蕴深厚。如开幕式上的表演人员日复一日地练习演出动作,只为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冬奥赛场上冰雪健儿以为国争光为己任,展现出奋力拼搏、赛场夺金的勇毅瞬间;赛事医护组为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安全,跟随运动员奋战冰雪赛场。无数国人以奉献者的身影、勇敢者的姿态诠释和践行北京冬奥精神。人民性是北京冬奥精神的基本特征[17],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基于亲身参与而产生的勇敢坚毅的品格,是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来源,成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宝贵教学资源。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思政资源创设能力,既能从已有的冬奥事例中挖掘更多显性的思政元素,也能从与冬奥精神相关的其他事件中提炼隐性思政元素,通过二者有机结合增加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供给数量。另一方面,需要打通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渠道,通过构建校内体育思政资源建设平台、校际体育课程思政座谈会等形式,让北京冬奥精神作为优质思政资源实现互通,形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格局。借助创设能力提升与共享渠道畅通,实现“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等思政元素的教学应用,形成“素材应用、元素提取、教学嵌入、价值塑造”的教学程式,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凸显育人成效。

  • 3.4 体现优良道德风尚,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温度

  • 志愿服务活动是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志愿者践德、明德的实际行动,产生了大量优质思政资源。例如,来自近百所高校的近两万名赛会志愿者提供的暖心志愿服务[18],传递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良好道德风貌。在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注重提高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温度。一是各级各类体育院校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健全与规范志愿服务规章制度和奖励机制,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如志愿服务进学校、志愿服务知识竞赛等,为学生学习志愿服务知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冬奥志愿者人物事迹,营造校园志愿服务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二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实教学内容。既要善用冬奥志愿服务材料,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积极正向的志愿服务观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三是在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践德明志。一方面积极关注学校官网上的志愿服务动态,了解最新的志愿服务信息;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志愿活动,如走进敬老院、参与志愿献血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与高尚的体育品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5 展示时代奋斗底色,拓展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宽度

  • 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9]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从“强起来”到“美起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的广大参与者奋斗出来的,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奋斗底色。在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用好奋斗底色拓展思政资源建设宽度。一是将中国冬奥奋斗史写进体育教材。中国冬奥奋斗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一路拼搏的体育成就,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将中国冬奥奋斗史写进体育教材,有助于优化体育教材体系建设,也有助于大学生在了解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历程、提升对冰雪运动兴趣的同时,受到精神洗礼。二是让冬奥奋斗故事走进体育课堂。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是思政资源融入与产生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播放冬奥夺冠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运动员教练员的奋斗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与价值观。三是将冬奥奋斗元素融入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设计优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将冬奥奋斗元素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育人成效。奋斗是人生常态,通过奋斗精神的浸润,帮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树立“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的奋斗观,坚定“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信念。

  • 4 结束语

  • 意蕴深厚、载体多元的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充实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来源、彰显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特质与优势上发挥了更大的助力。后续研究应结合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探索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各环节的理论基础,精研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等内容,既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带来精神力量,也能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 参考文献

    • [1] 赵富学,彭小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1.

    • [2] 宋志强,张晓红.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33.

    • [3] 宋志强.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227.

    • [4] 王宇.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心理准备和运动焦虑的中介作用[J].体育学刊,2023,30(1):74.

    • [5] 马文涛.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现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3,37(3):60.

    • [6] 汤琪,陈少卉,王瞻.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5):23.

    • [7] 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发布[EB/OL].(2021-12-13)[2024-01-23].https://news.cctv.com/2021/12/13/ARTIvcql07C TvPiO43PnSSdt211213.shtml.

    • [8]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2(4):4.

    • [9] 巩克菊,王亚稚.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4):37.

    • [10] 赵富学,黄莉,吕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22.

    • [11] 刘叶郁,杨国庆.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政策引领、内容检视与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4):494.

    • [12] 张同乐.北京冬奥精神解读:共创未来[EB/OL].(2020-04-20)[2024-01-23].https://news.hebtu.edu.cn/a/2022/04/20/94974D41ECF34CE59F6D4 2201C91A34A.html.

    • [13] 丰涛,赵富学.北京冬奥精神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机理[J].体育文化导刊,2023(8):87.

    • [14] 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

    • [15] 朱文芳.踔厉奋发向未来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2(5):28.

    • [16]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重要讲话[EB/OL].(2019-10-01)[2024-01-23].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9/10-01/8969733.shtml.

    • [17] 孙葆丽,沈鹤军,孙海潮,等.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与传承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9):15.

    • [18] 肖峻峰,徐艳丽.北京冬奥宣讲团:讲好冬奥故事弘扬奥运精神[J].党建,2022(2):53.

    • [19]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EB/OL].(2018-05-03)[2024-01-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03/c40531-299624 68.html.

  • 参考文献

    • [1] 赵富学,彭小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1.

    • [2] 宋志强,张晓红.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立德树人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1):33.

    • [3] 宋志强.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227.

    • [4] 王宇.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心理准备和运动焦虑的中介作用[J].体育学刊,2023,30(1):74.

    • [5] 马文涛.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和实现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3,37(3):60.

    • [6] 汤琪,陈少卉,王瞻.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5):23.

    • [7] 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发布[EB/OL].(2021-12-13)[2024-01-23].https://news.cctv.com/2021/12/13/ARTIvcql07C TvPiO43PnSSdt211213.shtml.

    • [8]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22(4):4.

    • [9] 巩克菊,王亚稚.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2(4):37.

    • [10] 赵富学,黄莉,吕钶.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归集、问题聚焦及未来走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22.

    • [11] 刘叶郁,杨国庆.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政策引领、内容检视与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4):494.

    • [12] 张同乐.北京冬奥精神解读:共创未来[EB/OL].(2020-04-20)[2024-01-23].https://news.hebtu.edu.cn/a/2022/04/20/94974D41ECF34CE59F6D4 2201C91A34A.html.

    • [13] 丰涛,赵富学.北京冬奥精神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机理[J].体育文化导刊,2023(8):87.

    • [14] 赵富学.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性协作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

    • [15] 朱文芳.踔厉奋发向未来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22(5):28.

    • [16]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重要讲话[EB/OL].(2019-10-01)[2024-01-23].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9/10-01/8969733.shtml.

    • [17] 孙葆丽,沈鹤军,孙海潮,等.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与传承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9):15.

    • [18] 肖峻峰,徐艳丽.北京冬奥宣讲团:讲好冬奥故事弘扬奥运精神[J].党建,2022(2):53.

    • [19]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EB/OL].(2018-05-03)[2024-01-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03/c40531-299624 68.html.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