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徐丽萍(1999—),女,安徽铜陵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通讯作者:

孙铭珠(1988—),女,山东烟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23)05-0010-09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EB/OL].(2022-10-25)[2022-07-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 378.htm.
参考文献 2
陈丛刊,陈宁.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内涵特征、战略定位与实践指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6):738.
参考文献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重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20-21.
参考文献 4
卢文云,王志华,陈丛刊,等.以高品质生活引领新时代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1):33.
参考文献 5
刘青.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意涵与体育的时代价值彰显论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2):1.
参考文献 6
李相如.论全民健身战略的国家发展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7.
参考文献 7
徐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求索,2022(1):40.
参考文献 8
马德浩,季浏.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投资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0):3.
参考文献 9
潘文轩.超越再分配调节: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3):68.
参考文献 10
周彪,陈元欣.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高质量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8):50.
参考文献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2023-0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参考文献 12
石岩,石川,吴翠玲.消费升级下我国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创变之路[J].体育学研究,2018,1(2):63.
参考文献 13
刘扶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体育科学,2019,39(10):3.
参考文献 14
彭明英.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85.
参考文献 15
曹卫东,李崟,徐雁冰,等.“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6):1.
参考文献 16
徐丽萍,王文龙,孙铭珠,等.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机遇、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73.
参考文献 17
殷文明.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4):9.
参考文献 18
崔乐泉.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6):592.
参考文献 19
尹志华.学校体育应成为国家危机治理的利器[J].体育学研究,2020,34(5):95.
参考文献 20
王广义,李泽军,杨光.习近平关于体育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机理、理论要旨及价值意蕴[J].体育科学,2021,41(6):3.
参考文献 21
李军岩.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消费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4):8.
参考文献 22
徐磊,王庆军,黄东亚.全民健身视域下学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障碍及推进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4):42.
参考文献 23
任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4):3.
参考文献 24
周生旺,张翠梅,孙庆祝.体育社会组织的复杂性治理模式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2):169.
参考文献 25
江苏省体育局.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联盟论坛在苏州张家港市举办[EB/OL].(2021-06-07)[2023-01-10].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533/c22312 481/content.html.
参考文献 26
郑家鲲.“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机遇、挑战、任务与对策[J].体育科学,2021,41(7):3.
参考文献 27
鲍明晓.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能、新模式、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22,42(1):3.
参考文献 28
尹志华,郭明明,贾晨昱,等.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关键维度与实现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2):73.
参考文献 29
郇昌店,郑贺.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的逻辑进路、现实障碍与优化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4):19.
目录contents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新时代全民健身事业更高的使命担当和新的价值导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分别阐释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深入剖析当前全民健身发展的现实困境,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需化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亟待增强、全民健身体制机制尚需健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补齐短板,实现全民健身供给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主动健康,朝着全民健身融合化、生活化方向迈进;提质增效,助推全民健身智慧化、数字化革新;多元协同,促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转型。

    Abstract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as given a higher mission and new value orientation to the national fitness cause in the new er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fitness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national fitness public services still needs to be resolv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ystem and mechanism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need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and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upply; people should be healthy actively, head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tegration and life; we should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intelligent and digital innov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we should promot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governance ability and governance level by multiple coordination.

  • 作为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石,全民健身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此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不仅指引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前进方向,也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更高的使命担当和新的价值导向。全民健身战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应然之举[2]。纵观全民健身的研究历程,学界对其基本内涵与政策分析、价值功能与推进路径等领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推进全民健身更好、更高效地服务于人民需要、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理应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为此,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及的体育强国战略任务,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从人民实际需求的视角审视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进而提出推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 1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表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义。”[3]具体到体育领域,卢文云等学者认为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为主旨,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群众体育生活化、低碳化、数字化和普惠化发展[4]。基于以上成果,本文认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指遵循新发展理念,以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根本要义,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起点和归宿,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具体涵盖四大特征:①服务供给: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短板,实现全民健身标准化、均等化发展;②创新模式: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树立大健康观、大体育观,朝着全民健身融合化、生活化方向迈进;③发展路径:提质增效,将现代数字技术有机融入全民健身发展全过程、全周期,助推全民健身智慧化、数字化革新;④治理目标: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联动的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推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转型。

  •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诉求

  • 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5]。全民健身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刻体现着新时代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既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之一。

  • 2.1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决定了我国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人民健康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健康既是民众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发展的首要指标。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严峻,以及流行病、久坐行为、亚健康、手机成瘾等社会现象持续影响国民健康,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我国目前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大议题。近年来,国家积极加强顶层设计,2016年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相继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政策文件,表明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全民健身是应对“现代病”、实现全民健康和民众幸福生活的基底[6]。因而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是挑战更是机遇。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并行,如何有效激发更高质量的“人口红利”,打造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普惠性现代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7]。而全民健身是兜底线、保基本的民生工程,加大体育健身投入,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能够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资源、形成绿色健康的产业效益,从而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8]。此外,大力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深刻凸显了党和国家将人民群众放在核心位置,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幸福,进而能够凝聚人心,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磅礴力量。

  • 2.2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 共同富裕是长期逐步实现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涵盖两大表征,一是以“富裕”为基础,旨在做大“蛋糕”;二是强调“共同”,侧重分好“蛋糕”[9]。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全民健身发展质量则直接影响着民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实现[10]。一方面,《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11]。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转变,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提质增效,能够有效破解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让全体人民更加公平、普惠地享受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健身需求。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核动力,而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工程。《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体育娱乐消费作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12]。深刻表明体育健身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进体育产业繁荣兴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动能[13]。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让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进而激发民众体育健身消费活力,以此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既是对民众高品质美好生活期盼的主动回应,也是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进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2.3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与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4]。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纵深推进的标志性任务。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实现体育物质文明和体育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前者高质量发展促进后者繁荣,以后者升级革新助力前者发展。为此,全民健身事业在满足广大民众更高质量的物质层面需求的同时,更需提供丰富的精神供给与之相协调。一方面,全民健身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提档升级,能够让广大民众享受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业态与便捷服务;与此同时,新的健身场景和健身方式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民众传播体育文化、增进交往互动、提升生活质量等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提供支持。此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从顶层设计、物质基础等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保障全体人民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权利,通过物质文明的繁荣保障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另一方面,近年来奥运会、冬奥会、世锦赛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以及全国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国内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积淀了伟大的中华体育精神,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荣誉、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进而带动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和消费需求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升级。

  • 2.4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诉求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三大特征,即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为民服务[15]。体育具有显著的生态效应,有利于带动社会生产方式的绿色革新、打造生态民生福祉,以及助力人民群众树立生态意识和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16]。一方面,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可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提供重要的物质载体。《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群众身边的体绿、体旅融合的全民健身新空间、新载体,成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依托,也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优秀典范,这些都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推动全民健身回归自然,为人民谋求生态福祉,满足民众高品质生态环境需求的积极行动。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已发生巨大变革,由原来注重物质生活消费转变为享受型、社交型体育消费,民众则更加积极主动地想要走出家门融入自然环境来享受户外、休闲等运动带来的新鲜感、体验感和刺激感。政府充分顺应这一体育消费新趋势,培养民众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后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不仅为户外、休闲等运动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未来全民健身发展提出了新机遇、新挑战。因此,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体绿、体旅等融合的新型全民健身发展格局[17],让人们贴近自然、拥抱自然,养成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则是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 2.5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彰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新时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目标包含三大维度,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而体育强国建设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任务,也是我国体育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标识[19]。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根基,全民健身向高质量方向迈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体育精神文化高度繁荣,既是与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重要举措,也是向世界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媒介与窗口。经历了3年新冠病毒疫情,体育作为促进健康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已成为世界共识,其重要性不亚于医疗、卫生、资源、环境[20]。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均强调全民健身运动对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性,因而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深刻彰显着我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主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世界人类谋求和平与发展,为全球健康治理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总体而言,迈入新征程,全民健身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既是助力新时代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根基,更是彰显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式。

  • 3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健身热情日益高涨,全民健身氛围愈加浓厚。然而面对现代化新征程,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梗阻。

  • 3.1 供给困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仍需化解

  • 供给侧和需求侧相适配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升级,由物质性、单向度需求逐渐向享受型、多向度需求转变[21]。与此同时,全民健身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以及“去哪儿健身”等问题,凸显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差距。现阶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 (1)供需总量不足。一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缺。《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体育场地面积37.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相较于美、日等部分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在我国的体育场地中,学校体育场地占比较大,但现阶段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率仍然较低,“去哪儿健身”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2]。二是全民健身人力资源匮乏。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体育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虽然国家及地方层面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人才培训、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认证机制等举措,使全民健身人才总数得以快速增加,但是面对新时代民众科学健身需求多样化、精细化的新形势,全民健身人才供给数量和服务质量仍旧无法与之匹配。

  • (2)供需结构失衡。一是供需匹配度不高,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民众需求。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存在同质化严重、智慧化程度低、重“硬件”服务而轻“软件”服务等突出问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种类、质量未能与不同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相适配,民众认可度低。二是供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城乡、人群间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结构失衡。受我国政策制度、文化背景、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城乡间、东中西部间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上存在较大悬殊,且在不同人群方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需求长期供给不足且质量不高,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 3.2 模式困境: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亟待增强

  •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人民的健身需要由“增强体质”向“健康促进”转变,迫切需要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3]。但二者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复杂且艰巨的任务,现阶段在机制、理念、人力保障上都存在滞后。首先,融合运行机制尚需完善。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需要体育、卫生、财政等多部门密切协作,然而就我国政府运行体制而言,体育与其他部门是平行关系,关联程度低,壁垒难以破除,致使工作推进难度大,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动力不足。其次,主动健康理念亟须转变。自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大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宣传引导和投入力度,人们日益认识到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民众仍然未能将“主动健康”观念付诸行动,通常在产生疾病时,被动依赖保健品、药物等手段维护自身健康;为此面向新时代,人们既需要将主动健康管理“端口”前移,还应认识到体育是追求高品质美好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构筑起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最后,复合型专业人才紧缺。当前,真正懂医学知识、会运动技术和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很多高素质人才更愿意进入专业体育机构、高等体育院校等,专门从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等社会工作的意愿较低。同时,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也以运动技术指导为主,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专业知识较为匮乏,无法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不能精准保障健身指导效果。总体而言,复合型专业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两者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 3.3 治理困境:全民健身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

  • 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民众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全民健身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既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助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繁荣发展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数量激增,市场参与意愿强烈,民众个体意识日益增强,然而在实际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权责边界不清晰、市场效益不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全民健身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这些都是全民健身体制机制不完善的表现。

  • 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由于传统的全民健身供给主要由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因而存在一定的思想固化、行动力不足、重建设与轻管理等问题,特别是习惯性地依赖行政命令手段来开展治理,导致全民健身政策制定、服务供给、决策过程、监督评估主要由政府“大包大揽”,未能有效对接多样化健身需求,也遏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

  • 另一方面,权责边界模糊,市场效益不佳。近年来,政府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全民健身供给内容与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处于初步实践阶段,政府、市场、社会的权责界限模糊,激励、监管、协同运行等机制仍不完善。同时,参与全民健身治理的社会力量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其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业务水平不高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缺乏[24],仍过于依赖政府部门,亦未能最大化发挥市场在全民健身治理中的多元功能,全民健身供给质量与效率不高。

  • 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 4.1 基础:补齐短板,实现全民健身供给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 进入新时代,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为推进我国全民健身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保障。一方面,夯实基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均等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政府需要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根源问题,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涵盖公共场地设施、服务供给、智能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各地以此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此举可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的供给差距,保障全民健身均等化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标准要注意动态调整,结合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政策,国家和各地方要深化交流合作,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体育社会组织、企业、民众代表开展建设研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进行动态优化调整,提升标准制定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时效性,着力构建起“政府引领、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实现与时代建设、民众需要、地区发展相契合、相贯通。

  • 另一方面,补齐短板,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发展。一是区域间,以东中部地区全民健身繁荣发展经验为参照,总结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引导先进地区采用指导、合作等多种帮扶举措,助力落后地区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重视构建区域间全民健身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统筹协调区域内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联、优势互补,共同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如:长三角区域各省区市立足相似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共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联盟,打造“共生、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共同体,实现区域内全民健身均衡发展,进而将建设经验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25]。二是在城乡间,政府坚持“普惠”与“精准”并重,鼓励和引导城市全民健身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与辐射[26],依托农村土地、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特色公园等全民健身新空间,形成体旅、体养、体研等多业态融合的乡村特色体育发展模式,以此完善乡村基础服务资源配置,助力农村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在人群间,树立全龄友好理念,根据经济水平、人口分布、资源特色等指标实施不同区域、类型、规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差异化供给,尤其聚焦儿童青少年、老年群体、残疾群体的健身需求,体现全人群、全过程的关怀理念;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为广大民众提供舒适便捷、服务多样、绿色环保的体育场地设施与服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 4.2 方向:主动健康,朝着全民健身融合化、生活化方向迈进

  • 体育强国建设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应通过破圈融合、协作发展和共建共享等举措凝聚社会力量,拓展体育发展空间,挖掘体育可持续发展活力与潜力[27]。因而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须朝着全民健身融合化、生活化道路迈进,助力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任务。首先,政府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主动健康”理念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为保证政策有效实施,各地要出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规划,通过政策细化、进度安排、责任分配、组织保障等内容,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组织的协同治理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强化落实新建和改建体育场地、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指标要求,为民众健身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 其次,树立主动健康理念,提升民众体育健康素养。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与体育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通过举办全民健身大讲堂、组织全民健身赛事等多元途径,就全民健身科学知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功能等内容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尤其重视提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体育健康素养,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科学健身习惯。在此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提升民众对体育健身信息的识别分辨能力,以及将健康理论知识转化为体育锻炼实践的能力,真正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体育健身生活化发展。

  • 最后,地方政府要大力整合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及高水平运动员等优质人才资源,鼓励组建并大力扶持全民健身公益团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民众、企业团队等开展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教学、运动处方制定、体育赛事组织和管理等内容的公益培训,破解全民健身人才质量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等难题。同时注重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发挥引导推动作用,采用“校企”“政企校”“政校”等多种合作模式,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联合培养体育与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融合的创新型人才,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供创新型、专业化和可持续的人才支持。如南京脑科学医院与南京体育学院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更好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运动康复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 4.3 路径:提质增效,助推全民健身智慧化、数字化革新

  •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智慧城市的加速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28]。要充分重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支持全民健身数字化嵌入、智慧化建设,拓展全民健身新阵地、新场景,探索全民健身提质增效的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新路径。

  • 首先,完善全民健身智慧化、数字化顶层设计。一是政府制定全民健身智慧化供给发展规划,完善全民健身数字化人力保障、财政支持等配套政策,尤其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给予政策和资源倾斜,将全方位政策保障落实于全民健身数字化发展全过程、全周期。二是重视数据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数字化资源收集、数据开发、共享开放等安全标准,加强对全民健身数字技术、设备和服务提供者的风险评估和系统管理[29],为科技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 其次,加大供给力度,创新全民健身智慧化供给模式。在公共场地设施供给上,将互联网、大数据、VR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融入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路径等建设运营全过程,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提升全民健身载体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在体育服务上,建设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与数据库。一是通过借助线上平台促进全民健身体育服务的多渠道传播,积极组织开展“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培训,并根据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提供“菜单式”“点单式”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供给与民众实际健身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加大数字智能化体育设备的研发投入,积极创设智慧化、数字化运动场景,提高群众的实际体验感,最大程度发挥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效能。

  • 最后,加快数字化基础体系建设,提升全民健身治理水平。一是政府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统筹协调组织结构并重塑服务流程,在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效率的同时,通过对每年全民健身的预算支出、项目购买明细、承接主体遴选等信息的及时公开,提升全民健身治理绩效评估的可视化水平,建立全民健身治理效能提升新模式。二是政府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设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民健身和数字化的紧密融合,充分挖掘和识别民众潜在的健身服务需求,缩短供需距离,实施精准供给,并为政府、社会体育组织等主体接下来完善供给内容、优化服务布局、变革治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保障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 4.4 目标:多元协同,促进全民健身治理能力与水平现代化转型

  • 实践已充分表明,现阶段单单依靠政府进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已无法满足民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盼,亟需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进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先,政府需全面认识新时代全民健身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民众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和新趋向,以及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价值与意义,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将切实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根本价值追求;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理念引导,增强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深入探索全民健身多元供给方式,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全民健身服务治理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 其次,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要打破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治理思维惯性,将角色转变为全民健身政策的制定者、供给资源的组织者和供给过程的监督者。科学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定责、履责、问责责任体系,重视市场、社会、民众等治理主体的作用,厘清各主体的权责边界,充分发挥政府在全民健身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协商推进机制,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资源投入等政策支持,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活动机制顺畅、条件便利和动力充足。丰富社会力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与方式,推行政府购买、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供给机制,加快构建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全民健身供给新格局,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 最后,加强全民健身服务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各地政府通过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团队合作,引进第三方监督机构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区域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绩效评价。例如,上海市体育局连续十年委托上海体育大学负责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评估工作,不断改进与完善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治理靶向式下沉至社区基层,根据社区的差异性、复杂性、人员流动性等特点,建立多中心的社区体育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等组织为抓手,推动社区居民对全民健身事务的价值认同与自主接纳,以此促进社区对全民健身事务的自发参与、共建共享,让各级各类全民健身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有效匹配,破解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全民健身治理精细化发展。

  • 5 结束语

  •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也是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面对新征程、新任务,全民健身事业仍需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关键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全民健身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回应国家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EB/OL].(2022-10-25)[2022-07-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 378.htm.

    • [2] 陈丛刊,陈宁.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内涵特征、战略定位与实践指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6):738.

    •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重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20-21.

    • [4] 卢文云,王志华,陈丛刊,等.以高品质生活引领新时代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1):33.

    • [5] 刘青.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意涵与体育的时代价值彰显论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2):1.

    • [6] 李相如.论全民健身战略的国家发展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7.

    • [7] 徐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求索,2022(1):40.

    • [8] 马德浩,季浏.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投资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0):3.

    • [9] 潘文轩.超越再分配调节: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3):68.

    • [10] 周彪,陈元欣.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高质量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8):50.

    •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2023-0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 [12] 石岩,石川,吴翠玲.消费升级下我国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创变之路[J].体育学研究,2018,1(2):63.

    • [13] 刘扶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体育科学,2019,39(10):3.

    • [14] 彭明英.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85.

    • [15] 曹卫东,李崟,徐雁冰,等.“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6):1.

    • [16] 徐丽萍,王文龙,孙铭珠,等.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机遇、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73.

    • [17] 殷文明.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4):9.

    • [18] 崔乐泉.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6):592.

    • [19] 尹志华.学校体育应成为国家危机治理的利器[J].体育学研究,2020,34(5):95.

    • [20] 王广义,李泽军,杨光.习近平关于体育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机理、理论要旨及价值意蕴[J].体育科学,2021,41(6):3.

    • [21] 李军岩.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消费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4):8.

    • [22] 徐磊,王庆军,黄东亚.全民健身视域下学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障碍及推进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4):42.

    • [23] 任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4):3.

    • [24] 周生旺,张翠梅,孙庆祝.体育社会组织的复杂性治理模式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2):169.

    • [25] 江苏省体育局.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联盟论坛在苏州张家港市举办[EB/OL].(2021-06-07)[2023-01-10].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533/c22312 481/content.html.

    • [26] 郑家鲲.“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机遇、挑战、任务与对策[J].体育科学,2021,41(7):3.

    • [27] 鲍明晓.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能、新模式、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22,42(1):3.

    • [28] 尹志华,郭明明,贾晨昱,等.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关键维度与实现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2):73.

    • [29] 郇昌店,郑贺.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的逻辑进路、现实障碍与优化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4):19.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EB/OL].(2022-10-25)[2022-07-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 378.htm.

    • [2] 陈丛刊,陈宁.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内涵特征、战略定位与实践指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6):738.

    •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重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20-21.

    • [4] 卢文云,王志华,陈丛刊,等.以高品质生活引领新时代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1):33.

    • [5] 刘青.中国式现代化的体育意涵与体育的时代价值彰显论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2):1.

    • [6] 李相如.论全民健身战略的国家发展地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7.

    • [7] 徐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求索,2022(1):40.

    • [8] 马德浩,季浏.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国国民体育健身投资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0):3.

    • [9] 潘文轩.超越再分配调节: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全景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3):68.

    • [10] 周彪,陈元欣.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高质量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8):50.

    •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22-03-23)[2023-0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 [12] 石岩,石川,吴翠玲.消费升级下我国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创变之路[J].体育学研究,2018,1(2):63.

    • [13] 刘扶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体育科学,2019,39(10):3.

    • [14] 彭明英.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85.

    • [15] 曹卫东,李崟,徐雁冰,等.“建党百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笔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6):1.

    • [16] 徐丽萍,王文龙,孙铭珠,等.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公园建设机遇、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73.

    • [17] 殷文明.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意义[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4):9.

    • [18] 崔乐泉.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6):592.

    • [19] 尹志华.学校体育应成为国家危机治理的利器[J].体育学研究,2020,34(5):95.

    • [20] 王广义,李泽军,杨光.习近平关于体育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机理、理论要旨及价值意蕴[J].体育科学,2021,41(6):3.

    • [21] 李军岩.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消费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4):8.

    • [22] 徐磊,王庆军,黄东亚.全民健身视域下学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障碍及推进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4):42.

    • [23] 任海.聚焦生活,重塑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19,39(4):3.

    • [24] 周生旺,张翠梅,孙庆祝.体育社会组织的复杂性治理模式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2):169.

    • [25] 江苏省体育局.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全民健身示范区联盟论坛在苏州张家港市举办[EB/OL].(2021-06-07)[2023-01-10].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533/c22312 481/content.html.

    • [26] 郑家鲲.“十四五”时期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机遇、挑战、任务与对策[J].体育科学,2021,41(7):3.

    • [27] 鲍明晓.新发展格局下体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能、新模式、新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22,42(1):3.

    • [28] 尹志华,郭明明,贾晨昱,等.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关键维度与实现方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2):73.

    • [29] 郇昌店,郑贺.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的逻辑进路、现实障碍与优化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4):19.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