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高德霞(1983-),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6)02-0049-04

参考文献 1
赵霞,王帅.学校体育改革中身体运动的弱化[J].体育学刊,2015,22(2):77-80.
参考文献 2
王家磊,黎霞芳.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中的身体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23-27.
参考文献 3
张亚平,邵伟德,武超,等.福柯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42-44.
参考文献 4
Armour K M.The Case for a Body-Focus i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J].Sport,Education and Society,1999,4(1):5-15.
参考文献 5
张磊,王健.身体: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97-103.
参考文献 6
金川江.从身体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79-81.
参考文献 7
张朋,杨麟,王莉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合力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1):5-8.
参考文献 8
赵岷,许国宝,李翠霞.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体育教育的21世纪猜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53-57.
参考文献 9
李丰荣,雷震,王利森.体育教育的身体社会学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6):603-606.
目录contents

    摘要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s disciplinary statu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relatively awkward. To enhance the disciplinary status, physical education launched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the most typical initiatives include: theory exam, excellent courses, high-level lesson competitions. However, these initiatives deviate from the central task, that is,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firstly enhance physical basis, the final effect is counterproductive. By the discussion of the body’s biological and social nature,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ody, and proposes that body is not only the foundation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but also a kind of capital in the central location of social power. The key to enhancing 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s lies in: always implementing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concept of “body concerned”, establishing contact with the multicultural society, actively promoting their own function and value.

    关键词

    学校体育身体关注生物性社会性资本权力

  • 1 问题的提出

  • 在教育系统中体育面临着尴尬的学科地位问题,学校体育在其发展历程中从未获得过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学校体育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学科,但它所存在的教育系统当前却以智力发展为第一要务,教育系统多年来重视对学生身体的“教”(规训),却很少重视对学生身体的“育”(培养和发展)。体育教师似乎也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对身体的规训甚于培养和发展。学校体育总是希望通过依附教育来获得地位认同,例如教育系统一旦出现什么新的理论成果,学校体育就马上进行借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学校体育的教育性,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加剧了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边缘地位。学校体育一直想将自身转变为学术性课程,例如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视其为提升学科地位的一种方式,然而这种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明显矛盾的:尽管学校体育对智力也有要求,但它本质上仍是身体的实践,理论考试的掺入意味着学校体育失去了它原有的特色与优势。此外,学校体育出现了重规划、重评价而轻实践的倾向,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林林总总的精品课程和形形色色的体育课评比,精品课程的规划不可谓不完美,但稍微探究一下就可以发现,在完美规划之后鲜有具体的实施,获奖体育课程的观感不可谓不惊艳,但惊艳过后鲜有常态化的开展。规划和评价固然重要,但对身体实践的轻视和弱化是万万不可的,学校体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如果学校体育只关注身体实践,会降低学科的地位。因此,寻求身体实践以外的价值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然而通过理论泛化体育功能的现象模糊了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1],模糊了身体关注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师非常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低下问题,然而试图通过理论化来提升学科地位的做法是本末倒置。身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复杂的、重要的,因为教育追求的智力发展必须建立在身体这个物质基础之上,学校体育如果能够帮助教育夯实这个物质基础,教育系统自然会接纳学校体育并给予其平等的地位,然而学校体育通过理论化来融入教育的做法,脱离了夯实身体基础这个本职任务,最终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例如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下降,给人造成的最基本的认识是“体育课无用”。因此,要提升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将身体作为中心,基于身体、关注身体、突出身体实践特色,丢掉了这个中心,学校体育将会失去灵魂。

  • 2 身体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 人类拥有身体,人类就是身体,人类因身体得以体现,人类就是身体的自我体现,没有恒定的有规律的身体再现,人类社会就不会存在。身体既非单纯的自然物,也非固化的生物体,身体是建立在人类自我与他者、社会与权力、政治与文化基础上的综合生成物[2]。然而身体的具象概念在社会学中被忽略了,身体在显性社会学的分析中神奇地消失了,在教育中也存在这种状况,身体长期处于缺席状态。很明显,每个学生都有身体,这是体现他们存在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身体教育方面,学校的作用是不明确的。事实上,身体以及身体表现在学校教育中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身体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意识,只有在出现下列状况时,身体才会显现出来,例如学生出现纪律问题、疾病、伤害以及体育。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心理、提高学生智力的地方,也是监控和塑造学生身体的地方。学校系统监控和塑造身体的过程具有复杂性,但当将身体描述为生物性的身体和社会性的身体后,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人类的身体除了具有生物性的特征外,还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在身体的成长发育和社会关系构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生物性和社会性。身体的具象本质上是生物的和社会的,身体具有社会性,人类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权力网络中,这个网络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这些因素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人类也是因素之一。身体在社会权力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它构成了社会斗争的主战场,在对身体控制的斗争中,不同类型的权力分配和社会关系得以构建。福柯认为,权力是根本关系,身体是投资的对象,是社会控制和干预的主体,在这个框架内,身体由一系列的规训所监管,这构成了社会秩序。在福柯眼里,学校体育也是一门规训学科,需要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活动中产生的不平等现象保持敏锐的意识,并具有消除这种不平等的意识[3]。布迪厄则认为阶级斗争和权力再分配是理解社会活动的核心,他运用“习性”一词来涵盖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认为不同生活方式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压力产生的结果,体育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习性发展的结果[4]。因此,学校体育可以被看做是用来帮助构造和维护一个社会阶层,用来确定与某个社会阶层相联系的身体实践。身体是一个“斗争的场域”,是社会权力关系的概括,同时也是一项资本,具有指向性的潜在价值。身体的发展与个人的社会地位之间具有联系,有效的身体管理是获得社会地位的关键。身体资本的概念,暗示着这样一种理念:对身体进行不同的投资会获得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回报。身体是权力、资本的概念为身体关注理念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理由,为学校体育的价值提供了证明。身体关注是有价值的活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了解自己的身体,发展自己的身体能力,关注其他人的身体,并构建与他人身体之间的权力关系,身体参与一系列的外部实践,通过不断的身体监控、不断的自我表达,最终成功地参与社会活动。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对身体的重视,身体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也越来越重要,有效的身体管理在自我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个人提升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基于身体的社会性特征,教育系统理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及其表现,而学校体育为教育对身体的关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渠道。学校体育是一项身体塑造工程,承担着塑造学生身体的重任,其中既有生物性的塑造,也包括社会性的塑造。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因其对身体的关注而获得合法地位,在对人的教育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原因就在于:人类拥有身体,身体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文化的,在当今社会,身体与自我认同、社会关系构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校体育集中参与对身体的构建活动,因而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学校体育的身体关注

  • 尽管学校体育长期与人类的身体管理相联系,但这并没能确保它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教育系统依然主要关注学术(或称智力资本)以及它的社会调节功能,学校为学生提供指导,并最终给学生认证,教授学生按照当局制定的、被视为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各种活动。如果能够引导教育系统讨论身体关注,那么以身体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学校体育就能获得平等地位。身体是资本以及身体是社会斗争场域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身体已逐渐成为社会核心和教育的核心,学校体育将会在社会发展和教育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体育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进行更紧密的联系。学校体育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有关身体的社会道德基准,这个社会道德基准就是公民有义务积极避免可预防的肥胖、羸弱、疾病和死亡,而这一切,学校体育可以帮助实现。实际上,尽管学校体育已对文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提高身体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等等,但学校体育往往被视为与现实生活问题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学科,原因就在于学校体育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建立联系,缺乏对自身的宣传与推介。学校体育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具象和表现,避免对身体的遮蔽和遗忘[5],避免对身体的排除和置换[6],积极面对广泛的、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建立与社会各方的沟通与联系,避免与社会脱节和断裂,大力宣传和推介自身的功效与价值。学校体育应该明白,学生不是仅仅存在于学校环境中,他们还存在于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中,跟随学生在这些场所进行转换的仅有他们的身体,所以学校体育要关注、塑造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系统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术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幸福,这其中最基本的是培养一个健康的学习者,而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提升健康水平,这个健康水平既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关系构建的健康[7]。在教育系统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具有合法地位的、值得关注的,所以不能忽视每个学生个体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在当前状况下,学校体育的当务之急不是过度理论化去依附教育,而是要更加坚定地以身体为中心来构建自身的体系,突出对身体的关注,同时注意与多元社会文化的结合与联系,努力在现代社会中重塑身体的地位。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在于,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学校体育需要面对具有多元化需求的群体,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体育更有必要以身体为中心,贯彻身体关注理念,虽然这个理念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缺陷,但它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讲,学校体育必须关注身体,因为体育活动的直接承载者只能是人的身体[8],而身体关注意味着学生将成为主体和中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体育以身体为中心构建身体关注理念,有利于学校体育与健康、锻炼、竞技、娱乐等领域的衔接与联系,有利于学校体育与广泛的社会机构进行联系,从而融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之中,当然也包括教育体系。学校体育身体关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身体的规训,更在于对身体的社会化构建和重塑[9]

  • 4 结语

  •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边缘地位由来已久,学校体育以发展身体为己任,而教育系统以发展智力为要务,学校体育为了提升自身的学科地位,出现了弱化身体元素、强化智力元素的倾向,这种发展策略是本末倒置的,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身体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身体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既具有生物性也具有社会性,身体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资本,是社会权力网络的中心。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培养与发展需要关注智力与身体两个方面,而学校体育就是专注于夯实身体基础的学科,提升学科地位的最佳策略不是进行简单的理论化,而是应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 参考文献

    • [1] 赵霞,王帅.学校体育改革中身体运动的弱化[J].体育学刊,2015,22(2):77-80.

    • [2] 王家磊,黎霞芳.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中的身体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23-27.

    • [3] 张亚平,邵伟德,武超,等.福柯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42-44.

    • [4] Armour K M.The Case for a Body-Focus i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J].Sport,Education and Society,1999,4(1):5-15.

    • [5] 张磊,王健.身体: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97-103.

    • [6] 金川江.从身体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79-81.

    • [7] 张朋,杨麟,王莉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合力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1):5-8.

    • [8] 赵岷,许国宝,李翠霞.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体育教育的21世纪猜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53-57.

    • [9] 李丰荣,雷震,王利森.体育教育的身体社会学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6):603-606.

  • 参考文献

    • [1] 赵霞,王帅.学校体育改革中身体运动的弱化[J].体育学刊,2015,22(2):77-80.

    • [2] 王家磊,黎霞芳.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中的身体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1):23-27.

    • [3] 张亚平,邵伟德,武超,等.福柯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42-44.

    • [4] Armour K M.The Case for a Body-Focus in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J].Sport,Education and Society,1999,4(1):5-15.

    • [5] 张磊,王健.身体: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97-103.

    • [6] 金川江.从身体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79-81.

    • [7] 张朋,杨麟,王莉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合力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1):5-8.

    • [8] 赵岷,许国宝,李翠霞.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体育教育的21世纪猜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53-57.

    • [9] 李丰荣,雷震,王利森.体育教育的身体社会学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6):603-606.

  •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